Search

COVID-19 的兒科急診日記

「因有你而美好」

作者...

  • Share this:

COVID-19 的兒科急診日記

「因有你而美好」

作者 林思偕教授

她是住在安養院 85歲的老太太。 他是社區醫師,固定週三上午到安養院看診。

五年了 。她是他在這裡最健康的病人。大多數病人已無法自理,甚至無法與他對話。唯獨她,猶渾身是勁,耳清目明。

丈夫已經過世多年,兒子很孝順,固定每週二,五下午來看她,剛好錯開, 他們很少碰面。

每次他去,總會拉張椅子,陪正聽着廣播慢慢享用早餐的老太太話家常。她對他炫耀兒子的成就。她房間的牆上還掛著他兒子的畫作呢。

這半年,他看到她吃東西很慢,有點怪 。最近一個月,她開始吞嚥困難。

她拒絕侵入性檢查 。後來因為體重下降太多 ,虚弱到有點脫水,才同意他的建議,做了內視鏡。

結果不太妙。

「 您得的是喉癌。 它幾乎已經完全纏繞著您的食道。只剩下一點小小的出口。」

「我跟腸胃科討論過,現在唯一的方法就是幫您放個支架,至少可以喝一點流質的東西。但您還是不能夠吃固體的食物 。」

他不敢對她說 ,未來幾個月,可能會常常嗆到,吸入性肺炎,發燒,敗血症,種種併發症等在前面……

他質疑自己為何沒有提早發現? 是不是漏了什麼? 一切處置都是適當的嗎? 為此,他數夜不能成眠。

恐怕以後的每個週三上午都成為他的夢靨。

老太太看在眼裡 , 冷靜對他說:

「 醫生。你真是杞人憂天呢! 我現在不是活得好好的 。何況我已經85歲了。我的人生過得夠好,夠久了。」

她微笑望著他。那麼泰然自若。一度想瞞著她的,結果他還是說了 。還不知道如何對她做「哀傷諮詢」, 自己先愁雲慘霧起來。

這時老太太反過頭來引導他: 「時候到了 ,就讓我好好走,沒關係, 別太傷心。」

他含淚回憶老太太這些年教他,和他分享的東西 。他期待下一個週三上午再來看她

…………

老太太病逝一個月後,她的兒子寫封信給他:

「醫師:您好。我是的病人xxx的兒子。 聽媽媽說, 安養院禮拜三上午來的醫生, 對她很好。

媽媽來自鄉下 ,不太聽得懂其他醫生說的術語。她很感謝,你總願意花時間,用很通俗的話,解釋發生在她身上複雜的疾病。

起初我質疑你的能力 ,你只是熱絡些,有耐心些,只是比較會“哄”病人而已。

後來, 聽媽媽反覆訴說 ,我才發現你對媽媽的態度不是裝出來的, 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真誠 。

媽媽說,她哪裡不舒服,你總會彎下腰,伸出手,撫摸那些部位,問:這樣疼不疼?那這樣有沒有好一點?

久而久之,媽媽信任你。總是認真回答你問的,照你說的作,照你說的吃,照你說的養生,照你說的保護腎臟....

媽媽只遵守你的醫囑。你稱讚她,她就像中樂透般開心;檢驗報告不理想,她就覺得辜負了你而悶悶不樂……

細胞會變化。腫瘤會生長。那次,你告訴她治療不如預期,讓媽媽終於意識到她將因這疾病不久於人世。

你含著淚,握著媽媽的手,和她長談。許久,許久。你說你會繼續陪她, 你做到了。 你真的在乎她。

媽媽滿心感激, 同意你安排的安寧療護 ,她甚至按照你預期的日子離開。

我不是醫生, 也不曾作為病人 ,不清楚你為何有如此巨大的撫慰力量?

媽媽最後這些日子, 因有你而美好。謝謝你!」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